专栏:https://zhuanlan.zhihu.com/p/40095626

这篇文章是本人在知乎上对《为什么一个 RPG 游戏必须要有结局?》这个问题的回答。原答案略有删改。

 

个人认为,为什么大部分具有剧情的RPG游戏都具有结局,可以从心理学和编剧学方面可以进行解释。以下是正文:

1)齐氏效应

首先,结局可以让故事情节和冲突制造的张力被释放掉,而观众也希望看到冲突是否圆满的解决了。而张力被释放掉是很重要的,这方面可以用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的齐氏效应进行解释。

齐氏效应解释说明:

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曾作过一次实验,得出的实验结果是:

1)所有受试者接受任务时均会呈现一种紧张状态。

2)顺利完成任务的,会在任务完成后获得压力的释放,紧张状态也随之消失,此时这类受试者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3)未能完成任务的,紧张状态持续存在,思绪总被未完成的任务困扰,且紧张压力难以消失,而随着紧张状态的持续,失落感和焦虑感也越来越强。

这种因为任务&目标的压力所带来的紧张心理状态,即被称为齐氏效应,也被称为齐加尼克效应。

换做在游戏中也一样。当玩家在游戏中时,当进行一项任务,或者试图达成一项目标时,此时会不由自主的进入紧张状态;而当玩家达成任务目标后,此时不但压力得到释放,紧张状态消失,更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爽快感。同样的道理,在看电影或者阅读小说过程中,故事中的冲突、矛盾、悬念等等会制造大量张力,这种张力会持续让观众处于一种任务尚未完成的紧张状态。而结局的存在,可以让这种张力的获得彻底的释放,并且缓和观众的紧张心理,并且让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爽快感。

 

2)紫格尼克效应

其次,观众会对故事中,自己移情和喜欢的主人公的命运非常的关心;并且故事中的大量谜团、伏笔等等需要进行解释,套用《故事》中的说法,就是需要揭晓答案,而结局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为什么观众或者玩家会关心这些内容呢?是因为紫格尼克效应的关系。

 

紫格尼克效应解释:

心理学家布鲁玛·紫格尼克曾经给一群孩子布置了作业,她只让一部分孩子完成作业,另一部分则故意令其中途停顿。之后经过测试,中途没完成作业的孩子对本次作业的内容记忆犹新,而完成作业的孩子大多忘记了本次作业内容。这个试验的结论是:因为完成欲望得到满足,故此人们对已经完成的工作比较健忘;而尚未完成的工作因为完成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导致心里面放不下,并会倾向于继续完成它,于是脑袋中时刻记忆着这些内容。此即为紫格尼克效应。

在游戏和生活中,运用紫格尼克效应的案例极其普遍。例如:当你看到微信上的小红点信息,就知道你有重要信息没看了。一方面这些小红点或者提醒信息具有醒目的提示,不但将重要信息标注了出来,让人有效的获得了资讯和信息,也起到了聚焦的作用,引起了人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内容人们并没有看过,导致完成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心里面放不下,这也会让人下意识的去点击查看,以此希望满足自己的完成欲望,这就是利用了紫格尼克效应的原理进行的设计。

此外,在游戏设计中运用该效应,也可以起到诱导玩家付费氪金的目的。例如某些游戏故意将某几张卡牌设计成套卡,或者几件装备设计成套装。这些套牌或者装备套装中,部分套牌或者套装只能通过花钱氪金获得,或者只能通过扭蛋抽奖等开箱子的形式获得。这种设计其实就是利用了紫格尼克效应所带来的未完成某件事的收集和完成欲望,来间接诱导玩家进行付费氪金的。

那么在RPG游戏中,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没有结局,就好像一个人没做完一件事一样,就会给玩家一种放不下的感觉,继而会倾向于继续完成他。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RPG游戏都需要有结局的原因之一,其目的就在于给予玩家一种完成任务的感觉,以此给予玩家满足感,以及完成目标之后的成就感。

 

3)英雄之旅理论

再次,就是从编剧学的角度上来说,作为一个故事同样结局也是有必要存在的。而RPG中剧情故事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为了让故事完整,结局也变得有必要存在。在编剧学中的英雄之旅理论中,其中的【携万能药回归】这一节就说明了结局的必要性,《作家之旅》这本书详细阐述了英雄之旅理论的相关原理。

根据《作家之旅》这本书中对英雄之旅理论的阐述,当故事情节发展到结局时,人物会返回非常世界,也就是叙述会回到起点。此时回归到起点会以具有象征意义上的环形的方式表达,例如视觉呈现,重放开始时的画面、重复第一幕的某句话、重复开始时的音乐等等。这种方式会给观众一种一种有始有终的感觉,并且会让故事产生一种完整感(还记得上面提到的紫格尼克效应吗?)。

 

4)故事三角关系理论

在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中,其论述有故事三角关系理论,他将故事的结构类型分类为大情节、小情节、反情节的三角关系。根据麦基的说法,大情节的故事情节具有因果关系、闭合式结局、线性时间等故事情节和结构特征。其中的因果关系,以及闭合式结局等设计,简单的说就是有完整结局的剧情故事。而小情节则正好相反,具有开放式结局、内在冲突等故事情节和结构特征。

此外,在《作家之旅》这本专门论述英雄之旅理论的书籍中,也谈到了故事的结局设计。这本书认为,故事的结局形式分为具有结束和完成感的环形方式,也就是闭合式结局方式。另一种则是问题未回答、冲突未解决且具有含糊感的开放式结局方式。

那么为什么RPG游戏要有结局?因为这种有结局的剧情故事是最受观众欢迎的。正如麦基在《故事》中所说,大情节的故事情节电影是最受观众欢迎,也是好莱坞电影的主流的剧本和剧情设计方式。那么RPG游戏为了迎合玩家,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玩家好感,自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设计。

 

5)发展心理学和角色弧理论

在电影和编剧学中,需要在故事结尾处,展现英雄的变化。这种角色变化的概念,也被称为角色弧。相关的描述在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作家之旅》、《游戏情感设计》等书籍中均有阐述。其实角色弧的概念来源于心理学中的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专门研究个体心理和行为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并且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例如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认为,人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一个人任何东西都会变(性格、生理、年龄、样貌等等),唯有变化本身是永恒不变的。而编剧学和电影理论,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最终发展出了角色弧的概念。

而在故事中,一般在剧情的开始和结尾处,需要给玩家或者观众以对比,让观众看到英雄的改变。例如原先性格懦弱的英雄,因为英雄之旅中冒险的事件的缘故(如因为自己懦弱的性格,而导致朋友牺牲死亡),导致自己的性格发生的变化,变得更加勇敢了。例如《绿野仙踪》中那头胆小的狮子就是个典型,类似这种角色弧的转变的情节在故事中比比皆是。所以为什么故事需要结局,其展现英雄角色弧的变化应该即是其一。

参考资料:

[1]《心理学的166个效应》 作者:袁牧

[2]《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美]罗伯特·麦基/著;周铁东/译

[3]《游戏情感设计》 [美]David Freeman/编著 邱仲潘/译

[4]《发展心理学》 作者:林崇德/著;张春兴/主编

[5]《作家之旅-源自神话的写作要义》 [美]Christopher Vogler(克里斯托弗·沃格勒)/著;王翀/翻译

 

From:游资网  原作者: 法师猫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