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4月 28, 2025
首页 博客

中国游戏产业年会未成年保护论坛:腾讯防沉迷措施初见成效丨游戏干线

0
12月15日上午,由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主办的“2021中国游戏产业年会未成年人守护分论坛暨落实防沉迷新规成效发布会”在广州顺利召开。
作为2021中国游戏产业年会的重要活动之一,未成年人守护分论坛是《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出台之后,主管部门、游戏行业的集中讨论和展示游戏行业未成年人保护成果和决心的重要窗口,在对外传递《通知》新规下未成年人保护的阶段性进展的同时,为游戏行业的未保工作指引方向。
在论坛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进行致辞发言。新华社中国搜索副总裁葛素表进行主题发言。随后,游戏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媒体等代表出席了论坛并进行发言。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
在会上,腾讯未保体系负责人郑磊发表《用技术“显微镜”做防沉迷,用爱的 “望远镜”做守护》主旨演讲,分享了2021年腾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成果和期间的思考。
技术管控逐步升级
在发言中,郑磊提到了腾讯关于未成年保护技术的革新:“新规发布后,腾讯立即启动了落地工作,技术团队在26小时内把腾讯在中国大陆地区运营的全部网络游戏进行了更新,严格落实未成年人时长时段、账号实名注册等规定。经过几轮的验证,我们在8月31日晚间,也就是开学日前,上线了全新的防沉迷策略。”
在技术层面更是采用了的“三防一打”的防控方案:
“第一道防线,是依托公安权威数据平台,根据国家规定对未成年人实名账号从时长、充值等维度对其进行严管;
第二道防线,是采取金融级别人脸识别验证,针对性解决孩子“冒用”成年人身份这一老大难问题。这一策略下,我们今年推出了许多“创新性”的措施。
首先,对于腾讯运营全部网络游戏扩大了人脸识别巡护范围,将“零点巡航”升级为“全天巡航”,尽可能“揪出”异常账号;
另外,针对体量更大的头部游戏,采取更严格的人脸方案,例如:对55岁以上实名用户,在夜间游戏每次登录都需要人脸识别,防止未成年人冒用家长账号或设备;同账号如果在多设备频繁使用,也会触发人脸识别,降低三方租号的利用率。
人脸识别验证整体效果显著,截至2021年11月,腾讯平均每天有686 万个账号在登录环节触发人脸识别,有超过70%的账号因拒绝或未通过验证,被纳入防沉迷监管;也有1.1万个账号在支付环节触发人脸识别,其中72%的账号被拦截了充值行为。
第三道防线则是在游戏外,向家长提供管控工具,帮助家长更好地监督孩子的游戏行为。首先,家长可以在腾讯成长守护的小程序上,查看自己实名认证下的所有游戏账号,并可以一键将其设置为“未成年人模式”,从而在家长端“锁”住孩子冒用偷玩;其次,如未成年人试图修改家长的管控方案时,将触发人脸识别系统,判定是否为家长本人操作。
另外,我们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和网络黑灰产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严厉打击黑灰产。游戏账号违规交易问题,严重破坏了游戏实名制和未成年人保护机制,除了上面提到的加强人脸策略降低租号的利用率,我们也通过技术提供线索协助警方打击。10月份,我们就配合南京建邺警方,捣毁了多个通过非法买卖个人信息进行游戏账号非法租赁的犯罪团伙,涉案金额超过百万。
另外,针对未成年人遭遇网络诈骗等不法侵害问题,腾讯成长守护上线“黑产实名举报”入口,如未成年人遇到以解除防沉迷、健康系统、人脸识别弹窗为噱头,索要钱财等违法违规行为,均可以通过此入口进行举报。”
而在后续采访中,有记者提到了关于如何避免家长代刷脸的问题,刘磊表示:
“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拿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手机来玩游戏,或者直接让爷爷奶奶帮忙刷脸代过监管的情况。我们做了很多针对性的措施,我们也仔细分析了55岁、60岁以上,甚至更大的年龄段的老人他们真实在各种类型的游戏里面的活跃情况,实际情况是怎样的,有多少是真实的老年人,有多少是孩子在使用,他们的使用行为,游戏行为有什么差别,争取把那些孩子都找出来。“
”因此我们也不断优化人脸策略,比如:语音画面双提醒,人脸识别的时候手机画面和声音提醒用户这是在充值阶段;限制60岁以上实名玩家充值,如1个月内充值超过1000元,则后续每次充值都需要人脸识别,初衷是为了防止未成年人冒用大龄用户帐号绕过游戏防沉迷限制;对55岁以上实名用户,在夜间游戏时,每次登录都需人脸识别;线下我们团队会去到小区、学校以拉横幅、扩音器喊话等多种形式宣传,提醒不要代娃刷脸”
未成年保护成果:流水与在线时长同步下降
在采访中,刘磊提到:我们曾经在去年Q4、今年Q2、Q3财报中披露未成年人国内流水数据,其实它在整体盘子中占比是非常小的。限制未成年人对腾讯来说谈不上经济损失。而Q3财报数据,国内未成年人游戏流水占比下降至 1.1%,比较去年同期4.8%有显著下降;游戏时长占比下降至0.7%,亦比去年同期6.4%有显著下降。更能反应当下防沉迷措施落实的力度和强度。
疏堵结合,社会共治
在发言中,刘磊阐述了数个腾讯关于未成年保护的社会公益措施。
针对城乡地区的孩子,我们联合腾讯基金推出“智体双百”公益计划,首期将提供100间“未来教室”和100个“快乐运动场”。未来教室通过科技硬件+配套课程,用VR、开源硬件等青少年科技内容,让他们看到更多游戏外的可能性。目前已在凉山、恩施、雅安、彭水等欠发达地区进行了8间未来教室的建设,覆盖1.3万名学生。快乐运动场不止提供硬件基础设施,每年每校还会为孩子提供至少100课时专业体育训练,为老师提供专业培训服务,组织丰富赛事活动。
我们还推出了“家庭沟通计划”,今年也做了全方位升级。其中有一个全新的尝试,我们推出了全国首档倡导家庭平等沟通的亲子代际观察节目,叫做《敞开心扉的少年》,将最具典型的家庭问题放到公众视野上,由邓亚萍老师担任节目提案官,邀请教育专家、00后青少年代表,帮助“问题”家庭建立平等沟通模式,缓解大众在家庭教育中的焦虑。这一节目深受关注与好评,在豆瓣上评分8.1,获得行动者联盟2021“年度十大公益创意”奖。
为了促进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情沟通,我们研发了“鹅伴”智能机器人,半年内已通过各渠道筹集超10000台,覆盖四个欠发达省份地区。在腾讯成长守护的小程序里,我们增设各类亲子内容,推出“守护在身边”公益讲座,提供免费亲子公益课程,覆盖全国范围,聆听最真实的声音、给予最真挚的建议。系列活动已开展18期,线下参与讲座家庭累计超10000组,线上累计观看人数超过10万人。
我们深深的认识到,要做好未成年保护,必须以疏堵结合的理念来推进,用技术“显微镜”做防沉迷,用爱的 “望远镜”做守护。接下来,我们也将继续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探索更多更好的方式方法,与行业社会一起,共筑未成年保护同心圆。
Too Many Requ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