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太熟悉PC游戏,无意间通过社交媒体听说某款游戏特别好玩,想要购入正版在996之余体验一把的普通中国人,究竟要趟多少次坑?

一位店主的淘宝奇遇记

近日,一位在淘宝售卖Steam游戏CDK的卖家收到了一条顾客发来的求助消息,顾客表示他找不到输入CDK的地方。

原本这只是一个普通的,从其他游戏圈层踏入正版PC游戏领域的用户求助,但接下来的发展却充满了戏剧性,以至于店主不得不把聊天记录发到网上。

为了更好的帮助顾客解决问题,店主要求顾客将截图发过来。

但顾客却用手机将电脑屏幕拍摄了过来,虽然这已经是槽点但无伤大雅,但是这位顾客发过来的照片却并不是Steam,而是“Steam游戏管家”。

对于Steam游戏管家,大多数PC玩家都已经非常熟悉——这是一个将自己打扮成Steam平台的账号租售平台,以低价Steam游戏来诱骗玩家购买账号使用权,实行一号多卖赚取差价获利。

打个比方,一款248的Steam游戏,用户在这里可能花100元就可能“买到”。但用户购买的不是游戏,而是账号使用权,这个账号可能会同时出售给多人。这种把戏一般用来哄骗初入PC正版游戏领域,但对平台、生态、价格都不太了解的新用户。

随着中国游戏玩家的愈加成熟,越来越多新用户从其他圈层进入了PC正版游戏领域,但他们往往了解上述信息的渠道,或迫于时间精力不太愿意花时间研究。

于是在某些搜索引擎的助推下,这样的事情就逐渐多了起来。

如果故事这里结束,那这不过又是在淘宝上出售Steam游戏的店家平常又不能再平常的日常。

在店主告诉顾客他下错了平台之后,顾客再一次将屏幕拍了过去,这次“Steam游戏管家”拍得非常醒目,仿佛在向店主表示,这明明就是Steam。

随后店主告知Steam游戏管家并非Steam平台,并给了顾客一个Steam平台的链接,但顾客表示,店主给的链接很难打开,并经常断网。

可能是经历过太多类似的事件,卖家直接将商品声明丢了出来,告知:本店不承担买家因电脑配置不够,网络不好等造成的无法游玩等问题。

可是这个声明进一步加深了误会。顾客认为,卖家卖给他的CDK只能在卖家给出的链接网站中激活,而该网站自己打不开,店主将此归类到网络问题中,给出了因为网络问题不承担责任的声明,自己被骗了。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那这恐怕又是一个买方给差评,卖方拉黑人,双方都一肚子火的寻常小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这位顾客到这时候依然认为Steam游戏管家就是真正的Steam平台,他没有气馁,而是再次把屏幕拍了过去,给店主展示他的下载速度,一边暗示自己网络没问题,一边明示这个下载速度很快的Steam游戏管家比店家给的“不明网址”要正统的多。

随后又进入了标准的互相问候环节,整件事情在这里结束,似乎又没有结束。

作恶的搜索引擎

通过上面的聊天记录,我们能够十分肯定这位玩家使用了某些搜索引擎。Steam游戏管家等类似的平台在百度、360、搜狗、Bing等多个国内主流搜索引擎都购买了搜索广告,当用户在这些搜索Steam相关的词句时相当容易被误导。

实际上,我们在今年年初的 中就聊过这个问题。遗憾的是,这个现象到现在依然没有改观。

BING搜索应该是上述几个引擎中程度最轻的一个。在搜索相关词句时,官方虽然给租号平台留出了第一名的位置,不过也按规定标注了广告字样,并将真正的Steam网址放到了快捷卡片中醒目提示。

搜狗的搜索结果则有迷惑性的多。直接将租号平台和真正的Steam官网混合到了一起,并给出了一些醒目化的效果突出租号平台,还允许租号平台打出“官方下载”字样。

但和360搜索比起来,搜狗搜索算是小巫见大巫——360的搜索结果前排中压根没有出现真正的Steam官网,搜索结果前5都是租号平台的广告。

真正的Steam商店网址被360搜索放到了搜索结果的第12位,并在相邻的非正确搜索结果中显示了点击下载的快捷按钮,似乎根本不想让用户搜索到正确的答案。

相对而言,百度将正确的搜索结果混合到广告中,且没有给广告添加特别夸张的效果,至少给了新手玩家找到正确答案的机会。

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里的另一个坑——百度给租号平台打上保障的标签,还信誓旦旦的表示如果用户遭遇诈骗百度将会帮忙维权。或许百度此举并不是希望将玩家引流到租号平台,而是基于百度广告的消费者保护策略,换言之,这项策略的出现并非恶意。但这样反而增强了租号平台广告的迷惑性,新入坑玩家可能看到保障字样就直接点了进去。

令人欣慰的是,之前我们发现百度在自己的乐玩游戏平台中修改了游戏的购买链接,不在为了广告费使用官方导流的方式,以正版为名诱导玩家在百度官方平台下单购买租号平台账号。

现在这些游戏的购买链接确实指向了真正的Steam。而在今年1月份,我们点击百度乐玩平台的游戏购买按钮发现,它居然会直接跳转到租号平台。

结语:

其实对比来看,搜索引擎在游戏售卖上动手脚能是对社会危害比较轻的一种,我们都听说过百度误导病人的事情,也听说过在搜索引擎上堂而皇之的电信诈骗。

不过任何一点摩擦的增加,回馈到整个社会上都是巨量的。就如同今天在各个群不断被转发的淘宝卖家遇到奇葩顾客的聊天记录中的故事,原本这应该是一件双赢的事——卖家买到了想要的游戏,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游戏审美,卖家卖出了一单,晚饭可以多加个鸡腿(这个当然是比喻)——但最后却以对骂收场,买家觉得自己被坑了,卖家觉得自己遇到了奇葩……

围绕着游戏的事情,本该是充满开心和快乐,但为了商业利益,我们总能看到有些公司想要人为的在人与人之间制造一些矛盾,在痛苦的现实中,再添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这样的故事可能每天都在上演。